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!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对贫困群众始终念兹在兹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亿万人民正携手并肩,拼搏奋进,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。
他强调,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,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,统一思想,抓好落实,一鼓作气,顽强作战,越战越勇,着力解决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,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2019年4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,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,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。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”,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,是广大党员、干部的奋斗指引。有党的坚强领导,有人民群众团结奋斗,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,祖国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!
24日下午,习近平来到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,实地察看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生产生活情况。该村紧邻三峡大坝,全村人口中移民占90%以上,是湖北省移民安稳致富示范村。村子坐落在半山腰,俯临长江,景色秀美。习近平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,驻足察看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,了解长江沿岸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。
习近平强调,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,也充满挑战。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,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,始终密切关注和无私帮助仍然生活在战火、动荡、饥饿、贫困中的有关国家的人民,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。
11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,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、解放乡火普村,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,看实情、问冷暖、听心声,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。
坚持大扶贫格局,注重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,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,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贫困县全部摘帽,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,做到脱真贫、真脱贫。
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“重中之重,坚中之坚”。如何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,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深深的牵挂。
“多年来,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,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。”习近平曾这样说。两会内外,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,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,显示出质朴而深厚的扶贫情怀。
1月24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,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,考察脱贫攻坚工作。这是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看望慰问村民,向乡亲们拜年。
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!一年来,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,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,我向同志们致敬。新年之际,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,他们吃得怎么样、住得怎么样,能不能过好新年、过好春节。
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,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。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,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,把生产搞上去。
总书记察看村容村貌,向当地干部了解村子脱贫情况。走进回族群众马科的家,习近平察看屋内陈设,掀开褥子看炕垒得好不好,问屋顶上铺没铺油毡、会不会漏雨,电视能看多少台。
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,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,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。
今昔对比,习近平说,改革开放30多年,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。
习近平强调,要创造性开展工作,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,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,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。
扶贫、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,要因户施策、因人施策,扶到点上、扶到根上,不能大而化之。
未来15年,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。我们要凝聚共识、同舟共济、攻坚克难,致力于合作共赢,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,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。
“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国立足自身国情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。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,贫困人口减少了4.39亿”
“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,突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,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。”
好日子是干出来的,贫困并不可怕,只要有信心、有决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习近平对该村把扶贫开发与富在农家、学在农家、乐在农家、美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的做法表示肯定,希望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和村干部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汗往一处流,共同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
"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,坚持精准扶贫,倒排工期,算好明细账,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、一个地区掉队。”“要看真贫、扶真贫、真扶贫,少搞一些盆景,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。”
“革命老区、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,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,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国家的资金会向教育倾斜、向基础教育倾斜、向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倾斜。”
“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,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,那是不完整的。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、关键看老乡的涵义。”
“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、更加有力的举措、更加有效的行动,深入实施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,扶到点上、根上,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。”
“现在,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、六年了,但困难地区、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,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,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。”
“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,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,让农村贫困人口、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、心灵充满温暖。”
习近平考察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,来到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。习近平走进村民洪家勇家。院落宽敞干净,门前河水潺潺,菜地绿绿。习近平走进厨房,开冰箱、揭锅盖、拧龙头。总书记同他们一家围坐在一起,拉家常、谈生产、问民需。他十分关心农村卫生状况,当得知村里都已经把旱厕改为水厕,十分高兴。
习近平指出,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,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、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。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,落实到惠及当地上,落实到增进团结上。特别是要全面深化改革,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、大力推进就业创业、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。
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,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。双方要加强在宏观经济、公共政策、区域发展、农村发展、社会民生等领域对话和合作,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,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,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。
“请大家讲,我们是来听的。”习近平来到当年兰考最大风沙口——东坝头乡张庄村,走进村民家看望,同干部群众座谈,围绕怎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把党群关系、干群关系搞得更好,使党的作风更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等,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。
“插队的经历,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,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,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。干部要看真贫、扶真贫、真扶贫,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。 ”
习近平十分关注当地林区改革发展和棚户区改造,在车上就向当地干部询问有关情况,然后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,察地窖,摸火墙,看年货,坐炕头,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。他表示,快过春季了,知道你们有困难,特地来看望你们
抓扶贫开发,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、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,突出重点,上下联动,综合施策。
在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,习近平到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,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,询问有什么困难、有什么打算,察看了他家的谷仓、床铺、灶房、猪圈,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,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。
在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习近平来到顾文香家,了解到顾家种了三亩地,收入全靠卖玉米所得。顾家的困境引来社会关注,顾文香获得了资助得已继续学业。“我现在比以前更努力了,畏难情绪减少了。”她告诉人民网记者。
“爱的阳光·决胜小康”仁美书画展开幕 本报电 (记者陈劲松)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主办,新促会仁美书画院、“爱的阳光”孙文启文化助残慈善基金、北京中艺国际展览馆承办的“爱的阳光·决胜小康”残健融合仁美书画展开幕式日前在北京宋庄举行。 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每年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增长约60万人,残联部门组织了近17万户残疾人开展文化进家庭“五个一”活动,实施的“共享芬芳·共铸小康”巡演展览活动在全国70个县乡演出90多场,展览40余场。
志智双扶,脱贫有路(暖闻热评) 【人物】致富带头人崔兴文 【故事】崔兴文是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他身残志坚,二十八年如一日致力于战胜贫困,探索出“稻虾共养”模式,从自家“一亩三分地”到走上讲台,成为致富带头人。